影视创作中的套路化危机:观众对创新的渴望与挑战

wee (3) 2025-01-09 06:25:45

在当前的影视市场中,创作套路的单一化和机械化正逐渐引发一场危机。观众对新鲜剧情和独特角色设置的渴望愈发强烈,然而许多新剧依旧在使用过时的模板和陈旧的叙事手法,难以满足观众对作品的期待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根源及其影响,以及新剧如《大奉打更人》《清明上河图密码》中闪现的挑战与机遇。

影视创作中的套路化危机:观众对创新的渴望与挑战 (http://www.cstr.net.cn/) wee 第1张

近日,新剧《大奉打更人》刚开播几集,就受到了一部分网友的强烈吐槽,他们认为剧中人物设定与之前播出的某部电视剧极为相似。这并不是个别现象,比如刚刚收官的警匪剧《清明上河图密码》,也遭遇到观众批评,认为剧中设定存在一定的套路化倾向,例如角色“顾震每次查案都刚好有事”的情节设计。这类现象正成为新剧评论的重心,甚至成为观众讨论的热门话题。

从谍战剧中的反复叙述到法医首次出现场的老套桥段,套路化现象已经渗透至各类电视剧的叙事和角色塑造中。在《孤舟》《潜行者》《风筝》等剧集中,地下的潜伏故事屡见不鲜;而在《雪迷宫》《白夜追凶》等剧中,法医遇到尸体时呕吐的情节几乎成为了标准配备。编剧们巧妙的“套路”被网友们为固定公式,甚至形成了一整套“公式化”的叙述手法,令人咋舌。

套用既定模式固然可以节省创作时间和精力,但这是一种创作者的懒惰表现。随着新剧的不断涌现,情节单一化现象的持续滋生,逐渐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。类似“噩耗降临时,主演手中的碗必定掉落碎裂”的桥段,已被网友戏称为影视界的“公式”。这样的现象不仅使不少作品轻易流于形式,更可能导致观众对剧集的尝试和反思变得乏味。

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当中,真正实现剧情多样性和人物独特性绝非易事。著名编剧高满堂回忆起自己创作的第一部电视剧《荒岛上的琴声》,尽管作品初衷是写实,但却因情节平淡而遭到嘲讽。从某种角度上看,创作中对情节的追求与对剧本严谨性的忽视,确实使一些剧集变得机械,让观众对剧情的真实感到难以共鸣。

甚至,有些电视剧因被认为套路化过重而遭遇停播的境地。2020年,一部名为《雷霆战将》的抗战题材剧备受瞩目,但其频繁出现的“偶像剧”化设置遭到了广泛批评,不久后便被各大下架。这样的事件是对创作者的一次警醒:若再继续重蹈覆辙,将会遭遇更为严峻的市场考验。

为了应对这一困境,影视行业亟需回归创作的初心,迎合时代的潮流与观众的需求。根据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剧集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4年前三季度,电视剧发行数同比去年下降33.9%,这表明市场已经开始注重剧集的质量而非数量。在行业整体提质减量、降本增效的背景下,以往通过套路吸引观众的方式已显得愈发艰难。

反观近年来一些成功的剧作,恰恰是那些具有创新性,能够填补市场空白的作品。例如,通过地道的上海方言展现沪上生活的《繁花》,以及反映边疆特色与风土人情的《我的阿勒泰》和《大海道》等剧集,正是Standing Out的代表。这些剧集不仅在叙事上具有独特的视角,也以其真实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,重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。

观众的期待始终是求新的,坚守老套的编剧之道无异于刻舟求剑,最终只会套路到自己。因此,影视创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创作理念,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灵感,以真实、创新和深刻的视角去打动观众,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唯有如此,才能迎来更美好的影视未来,也才能实现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。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