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射雕英雄传》票房扑街:流量明星肖战究竟影响了谁?

wee (4) 2025-02-08 05:12:15

2025年春节档已然落幕,尽管竞争激烈,却有影片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雄赳赳气昂昂地领跑,以票房破65亿登顶中国电影史单片榜首,这样的成绩令人咂舌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的惨淡收场,它不仅在市场表现上失利,更引发了对流量明星肖战及其粉丝群体的广泛讨论。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深思:在超级档期中,依赖流量明星的吸引力,是否真能换来票房的成功?

《射雕英雄传》票房扑街:流量明星肖战究竟影响了谁? (http://www.cstr.net.cn/) wee 第1张

《射雕英雄传》在春节档的预售表现可谓亮眼。影片由徐克执导,并以肖战和庄达菲为主角,在预售开启时便狂揽近7900万,最终预售票房达到了3.53亿,成为历史上预售票房纪录的一部分。这个数字不仅让其跻身于春节档的头部选手行列,似乎也为即将到来的盛大开幕打下了基础。

伴随着盛大的预售数据,《射雕》的首日票房并未延续这股势头。虽然在初一的票房表现达到2.58亿,但随着口碑的急转直下,观众在观影后的反馈开始迅速蔓延,导致影片的上座率直线下滑,而最终票房仅达5.91亿,这一数字与首日票房的对比格外刺眼。

影片的失败究其原因,首要责任在于其本身的质量,叙事混乱、逻辑不清、角色设定乏善可陈是其致命伤。在观众对影片期待的同时,许多人却发现这部片子在叙事结构上的破碎,令人失望的不仅是节奏的拖沓,还有对武侠与战争主题的肤浅处理。选角方面,肖战和庄达菲的形象与角色契合度偏低,尤其是对郭靖与黄蓉的演绎,使得影片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。

另外值得关注的是,肖战的庞大粉丝效应在却成了双刃剑。尽管他们通过提前预售及高强度的宣传为影片带来了票房利好,却也因为过度的“饭圈文化”引发了非粉丝观众的逆反情绪。在粉丝的强烈支持之下,影评、吐槽等负面信息在影院上映后迅速扩散,不仅让观众对影片产生了质疑,更进一步削弱了影片的观众基础。

伴随着这一点,肖战的粉丝在电影院外的一系列行为,包括控评、恶评对手影片等,进一步加剧了路人与粉丝之间的对立。许多观众因此对电影产生了抵触情绪,使得本该借助强大的宣传转化为长期票房的可能性变得渺小。于是,票房的冷却,戏称为“豆瓣历次评分都被刷低”的现象,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
从更广泛的讨论角度来看,票房的真相最终仍然由市场决定。在观众用真实金钱投票的春节档,流量明星虽然能够在初期获得排片与关注度,但若影片本身的质量无法支撑其期望,终究只能饮恨而归。

在众多流量明星中,肖战的案例并非个案。类似易烊千玺和王一博等的明星,反而在参与影片时选择了克制之道,有意交出核心角色,甚至将部分光环聚焦于实力派演员之上,最终成功实现高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。

由此引发的思考便是,流量明星在电影中的价值究竟该如何定位?作为推动力的流量能否在影片质量不佳的情况下,拯救一部影片的票房命运?只依靠流量而不重视影片的实际质量,最终只会导致更大的失落与反噬。

《射雕英雄传》的票房失利不只是个别现象,更是流量电影市场的一次警示。随着市场的高度民主化,观众的“真心换真心”也在呼唤更加真实、优质的影视作品。流量明星在其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,但我们需反思,面对千千万万的观众,光靠粉丝热情能否带来持久的票房佳绩,似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星光虽闪烁,却仍需实质性的精彩内容来照亮前行的路。

THE END